藍色巨人在今年2月就已經公布了其計劃運行的z/OS云托管虛擬機,負責為自家大型機提供支持。這些服務將首先在IBM Wazi即服務品牌下的封閉“實驗”測試版中亮相。
為了對阿里云神龍服務器實際性能進行更深入地了解。下面我們就從基礎性能、應用性能、大數據性能以及行業應用場景四個方面對阿里云神龍服務器與和它技術發展路線相近的AWS Nitro服務器進行一下測試?纯从汕ё內f化的神龍,是否依然具備著裸金屬的性能實力。
公有云主機的CPU處理能力到底如何?為什么至頂網云能力評估小組一直提倡采用雙核云主機?網絡、計算、存儲中云主機的系統盤存儲能力又是如何?這些問題我們會在本篇文章中再繼續為大家進行解讀。
在汲取去年測試經驗后,今年將測試項目調整為針對網絡、計算、存儲及云主機可擴展能力這四個項目,被測試的還是去年測試過的AWS、Azure、UCloud、阿里云、百度云、華為云、金山云、京東云、青云、騰訊云這十個公有云廠商的云主機。各項測試分析結果如下:
企業級云服務商青云QingCloud日前宣布推出全新一代企業型e2云主機,針對人工智能計算密集型工作負載進行優化,相較于上一代企業型e1云主機,AI性能提升超4倍,極大滿足了企業更加嚴苛的性能要求。
歲末年初之際,博睿數據最新發布了2018年度云主機性能測評報告。報告針對國內20余多家主流云平臺服務提供商的網絡和傳輸情況進行檢測,通過丟包率、時延、下載可用性及下載速度四個參數對云主機性能進行專業評估,在報告綜合排名中,華為云勇奪冠軍。
當前云計算應用日趨火熱,云計算所提供的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乃至于物聯網等全新的應用也已經成為用戶所關注的熱點。但是云計算的基礎——計算能力,卻長期受到忽視。
借著華為云近期推出新一代采用Xeon SkyLake CPU C3系列云主機產品的機會,云能力評估小組展開了“新一代至強處理器在云計算系統中運算處理能力”的評測活動。